Monday, January 16, 2006

【閱讀筆記】城市中漫遊

◆ 閱讀文本:Michael de Certeau,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(Vol.Ⅰ). Berkeley: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. 1993. Intro, Making do, Walking in the city.
Michael de Certeau, Luce Giard, Pierre Mayol, The Practice of Everyday Life: Living and Cooking (Vol. Ⅱ). Minneapolis: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. 1998. 133-169. Ghosts in the city, Doing cooking.

Certeau強調消費者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所展現的積極能動性,藉由「使用產品的方式」以突顯個人風格,在大量同質化的物件之上雕刻專屬於自身的符碼,使之顯得特出,和他者有所區隔。因此,即便消費者無法自外於主控階級全面撒下的規訓之網,仍然能夠運用機巧的「戰術」(tactics),在此一結構化的操作中尋覓網眼,浮潛於縫隙之間。

寓居於泱泱大城之中的市民,不妨轉換視角,化身為一名漫遊者,其流動的腳程、不規則的路徑、以及脫俗的心靈之眼在在構成了一股逃逸的能量。漫遊者透過觀看,解構城市的文化符碼,體悟其身世,並且經由散步,編造出一種迂迴的行走修辭學,逡尋著街道巷弄中所暗藏的故事。在某些靈光乍現的瞬間,所有寄居在物件上的曖昧指涉都消融了,取而代之的,乃是漫遊者具有濃烈個人色彩的詮釋學。

人們可能採行的逃逸戰術有二,在空間上,人們可藉由身軀的移動,譬如隨意行走、旅行等方式脫離日常生活的既定軌道。旅行的意義在於探勘隱匿於城市不同空間中的傳奇,看似自我放逐的行徑,卻更像是通過浪蕩的旅途,離開核心,自固有的信念中剝離,逐步趨向邊緣、逼近他者。因此,旅行類似一趟果敢的探險,從熟悉的國度——家園——出發,沿途行經陌生化的路徑,抵達未知的遠方。遠方或許掩埋著荒煙蔓草般的記憶,或許包庇著充滿異想的傳奇。旅行是一種出走,同時也是一種回歸,通過旅途中可能不由自主產生的孤絕,更向藏匿於內在的自我探鑿了去。

逃逸的戰術展演於時間之面向上,則可趁節慶(festivals)時,逾越日常守則,顛覆日常生活的慣性,某些平常被視為禁忌的事獲得合理的藉口,有了實踐的可能,或至少因為休假,人們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可以不去上班、毋須強迫自己上緊發條。在這一層意義上,節慶作為一種社會時間的制度性安排,與日常的生活作息區隔開來。

然而,當我們鼓吹著戰術,推崇人們能夠憑藉個體經驗,並且倚賴流動的記憶,打造一座私密的後花園之餘,也必須慮及,儘管漫遊者得以在城市的大敘事中撰寫個人化的歷史事件,卻始終得面對一個事實,即:漫遊者所旅居的城市乃是一套建制化的文本,他的遊蹤仍然必須在此一框架中履行。再者,當人們逾越日常規範,暫時將諸般職責和瑣碎的物事拋諸一旁,徜徉在節慶的歡愉中,例如與朋友相約歡度聖誕節,一起享用耶誕大餐、至信義商圈一帶看電影、購物,此一藉由消費以慶賀節日氛圍的行徑,是不是也算是被資本主義者精心策劃的消費符碼所收編呢?

No comments: